《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倡议》
《清洁能源产业协同创新倡议》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报告(2020)》
2021年3月30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广核集团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企业部门联合在深圳、北京两地联动举办,有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各核电集团、科研院所等领导、专家及装备与服务企业、社团组织、金融、媒体机构等各方代表等400余人现场参会。
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重大部署,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发展规划,践行“四革命一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宣贯国家安全高效发展核能战略,促进核能产业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及建设核强国。大会还发布了《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倡议》《清洁能源产业协同创新倡议》和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报告(2020)》,并介绍了2021年10月28日至30日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分论坛及展览会的筹备情况。
▲首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圳会场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主持。
举办“碳中和目标下核能发展”主旨论坛
发布《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倡议》
倡议提出,要坚守安全发展生命线。核安全是我们核能行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和社会赋予核能行业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基本要求。我们全行业每个公司、每个人需要共同努力,坚守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核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标准,持续做好经验反馈和改进,在选址、研发设计、建造运营、延寿退役等全寿命周期各环节、核燃料前端到乏燃料后端整个核燃料循环各链条,做好安全发展工作。
倡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新发展。当前,低碳技术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们需要在现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基础上,继续推进核能技术自强自立,进一步夯实产业软硬件安全发展基石;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核能在发电、供热、制冷、制氢、海水淡化等综合能源利用的碳减排作用;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潮流,不断完善核能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基础性、原创性核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核能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的能力,抢占全球核能利用高地。
倡议提出,要坚持贯彻“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构建核能科学发展生态圈,推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发挥核能产业高新技术引领作用,促进我国产业链提质增效,推进设计制造能力逐步升级,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走出去”竞争力,共同推进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养,提升产业链供给侧质量。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绿色发展。在产业链各个环节推进环保、低碳技术和产品应用,主动减少对资源的占用,把对环境的影响水平降至合理可行尽量低,全面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环境碳排放。坚持高水平开放,进一步驱动国内国际两个核产业链市场高质量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碳中和全球议题下,发挥各国优势,推进低碳能源转型大国、核能技术输出大国、产业制造强国、铀资源大国之间的市场、技术和标准的高水平合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共享发展。全面推广生态核电发展理念,推进核电与社会环境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关系,和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统筹规划、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倡议提出,要发挥核能独特优势,勇担减排新责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抉择。加速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发展,是兑现习近平总书记“30·60”双目标重大国际承诺过程中,能源行业所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面对全球艰巨的存量碳减排问题,和未来能源电力消费增长带来的新增碳排放可能,加快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势在必行。核能兼具能量密度高、出力可靠、碳减排效应好等独特优势,有基础、有能力为实现这一伟大战略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倡议,全行业共同行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国内核电积极有序发展,稳妥开拓国际核电市场。
发布《清洁能源产业协同创新倡议》
倡议提出,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坚持清洁能源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贫困人口用能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提高能源普通服务水平。
倡议提出,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新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倡议提出,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握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生产清洁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抓牢科技创新生命线,以电力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实现多能互补、智能互动,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革,打造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样板。
倡议提出,要构建协同创新新业态。建立清洁能源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清洁能源产业各方协同创新发展新业态,落实以需求和实际问题为导向,梳理产业技术瓶颈,围绕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解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痛点及难点”问题,促进“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
倡议提出,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发掘各企事业单位拥有的“核心技术”成果,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突破的多种模式。
倡议提出,要促进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清洁能源领域从业各方的沟通和交流,组织对接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建立国际化合作和交流机制,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新优势,深度融合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扎实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
倡议提出,要履行社会责任。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企业,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企业,做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力军企业。
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报告(2020)》
《蓝皮书》指出,粤港澳地区是全国和全球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集中了民用核能、海上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光伏、天然气利用、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清洁能源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为大湾区抢占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制高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蓝皮书》分析了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独特优势,探索了大湾区生态核电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对大湾区电力市场和电价机制的研究,为大湾区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强化能源储运体系、优化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提供了思路和路线图。
《蓝皮书》认为,大湾区通过绿色金融合作实现绿色发展的空间巨大,在规划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政策需加强对社会各界金融资本的引导力度,将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引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通过绿色金融合作目标的设立,盘活当前大湾区内部金融资源的存量,实现湾区内外金融资源的有效衔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量发展,为大湾区实体经济的绿色创新发展提供增长动力。
《蓝皮书》指出,大湾区建设将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内地与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大湾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12%,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形成创新绿色脱碳的发展模式,将会是大湾区在下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能源报)
版权所有@北京中茗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15896号-1